1、阴阳被古代医家引用于医学领域,用以认识和探讨人体的解剖、生理、病理和疾病的诊断、治疗等问题,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医学含义,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 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称:“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;阴阳者,血气之男女也;左右者,阴阳之道路也;水火者,阴阳之征兆也;阴阳者,万物之能始也。
3、”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主要有如下内容: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。
4、中医认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。
5、阴阳既对立、又统一,制约和斗争的结果,取得了统一,即取得了动态平衡。
6、就人体来说,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关系处于相对平衡时,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。
7、若因某些因素影响,导致这种关系失去平衡时,便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,而发生疾病。
8、 ②阴阳的依存互根。
9、阴阳既相互对立,又相互依存,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,就人体来说,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,相互为用的。
10、物质属阴,功能属阳,物质是功能活动的基础和结果,功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。
11、两者的互根互用,维持了人体的生命活动。
12、 ③阴阳的消长平衡。
13、阴阳双方,总是处于不断的消长运动之中,保持着此消彼长,此长彼消的动态平衡。
14、就人体来说,各种功能(阳)的产生,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(阴),这是“阴消阳长”的过程;而各种营养物质的产生(阴),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(阳),这是“阳消阴长”的过程。
15、当这种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,人体表现为正常的生理活动,如果这种消长失去平衡,出现阴阳某一方的偏盛偏衰,人体即表现为病理状态。
16、 ④阴阳的相互转化。
17、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。
18、就人体来说,机体内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,生理活动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,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阳证和阴证的转化等,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具体体现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